再吃一顿不喝酒的饭

昨天泰峰来北京了,教主下午在微信上跟我说「 今天加班不?泰峰过来」。隔了 2 个小时候,我回复到「在哪儿?XXX 吗?」。晚上,我们仨吃了一顿饭。

昨天中午前后的时间,刚好老板找我过去聊近期团队产品工作的规划,问我当下重点项目的进展,最后被一顿猛批。老板的核心观点如下:

1. 做产品不能只盯着地上,时不时地要抬头,不能一味地陷入细节优化和执行上;
2. 得逼着自己去做一些可能带来增长的事情,而不只是守着当下盘子,只是维稳干等着业务规模衰减;
3. 做产品团队的 Leader 得多向外看,了解行业了解竞品,把目标拆解给到团队伙伴们去执行,自己从执行里头抽出来,多思考,多找方向;

以上老板指出的问题基本全部命中,我照单全收,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原本想着晚上可能需要理理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把重点调整一下,可能还需要跟部分同学做一下沟通。在收到消息后的 2 个小时里,实际上脑子里有过不少的想法,最终还是被「见一面少一面」这样的想法打败了自己想要继续「卷工作」的念头。

下班后背起书包打车就出发了,下班的时间路上有些堵车,大家原本约好 7 点到那儿,我 7 点下班后往吃饭的地方赶过去,吃饭的地方就约在我跟教主曾经一起创业做游戏的办公楼的底商的一家我们总去的店里,坐的座位也永远都是二楼最角落里头的那桌。等我下车上楼坐下,菜也刚点完,我加了两个小菜和我自己喝的酸梅汤。

跟老哥哥们喝酒,基本上他们也就开头说两句玩笑话「今天不来点?能喝就喝点,别喝多就行」,然而我在他们面前基本也不需要顾及任何人的面子,坦诚地说出「这酒也不好喝,对我来说喝完除了难受,啥也不是,我不喝,我喝点饮料糖水得了」,然后就打开了酸梅汤给自己倒上一杯。

席间没有了当年的笑傲江湖的豪气和干翻世界的锐气,只有三个人时不时会心的大笑。坐在老大哥常坐的的习惯的二楼最角落的位置,一直吃到饭点打烊。聊的话题跟工作基本无关,礼貌性地问候一下家中情况后,基本上就开始自由发挥了,聊的内容有最近上线的电影,看到的视频,读的书,去过的地方,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事儿。偶尔会聊起孩子,以及孩子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从清军入关,到安史之乱,再到朝鲜近代兵变。聊到开心处,当场打开京东直接下单,给自己买点快乐的佐料。然后再绕回到游戏美术工业和文旅产品打造,没有什么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在讨论中也不求有什么结论,大家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毫无保留的表达,不论对错,表达完了就好,给对方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对方充分的回应和反馈。一顿饭下来,没有什么收获,就是简单吃了一顿饭,喝了两瓶酸梅汤,大声笑了好些次。想起当年刚刚来到北京,踏入这个行业时,身上的那种使命感和舍我其谁的气势,到如今,一个小店的二楼角落里,大声说话,大声笑的三个男人,三两盘凉菜,三五个签子。饭后各回各家,挥手相约下回再见,人生兴许多复如是吧。

整顿饭吃了 5 个多小时,实际上仨人就吃了不到 300 块钱的东西,二位老哥哥也没喝多少,俩人大概也就喝了 7~8 两的样子,大家都还很清醒。挥手告别后,我做上滴滴回家,泰峰打车回酒店,教主直接步行回到办公楼隔壁小区的家中。也许今年,也许明年,也许往后很多年,时不时有机会,还是要约上这些老友,再吃一顿不喝酒的饭。

【播客漫游】创新者终究会遇到窘境的,是吗?

这周工作日午休期间,在望京周边漫游时,听了几期播客,有刚上线的新节目也有春节期间攒下来未听的节目。

其中「津津乐道」出品的【科技乱炖】Google裁员与公司价值观崩塌这一期,在常驻主播朱峰、老高和某高老师之外,邀请了狗叔作为特别嘉宾(狗叔是 Google 的员工),一起聊 Google 裁员的新闻以及外延的一些讨论。
其中除了一些几位主播们经常会聊起的类似「大公司病」这种话题外,狗叔提及的一个观点或者观察,我自己听下来会觉得比较合理,或者说跟我自己私下里的一些思考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产生了一些共鸣?

狗叔提出了 Google 获得的核心市场和超额利润,实际上是通过其自身发布的产品,创造了一个新的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头,他在通过自己的能力建立起一些完整的商业通路或者说壁垒,让自己在这个市场中拥有绝对的优势。狗叔举的例子就是 Google 的主营业务,搜索 + 广告,期间应该也还有一些关于其他业务的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这里收听该期播客:vol.460 科技乱炖:Google裁员与公司价值观崩塌

关于 Google 这家公司,我作为一个在 06 年开始接触互联网的程序员,对其有着非常强烈的好感,不论是其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还是其对外发布的面向开发者的技术和工具,甚至其对外宣传的公司企业文化或价值观,都曾是被我奉为圭臬的。

不过在这些年里头,当我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 Google Reader 被关闭,当我看到 Google 推出的 Google+ 完全不知道是个啥,当我看到 Google 收购 Youtube,收购 Android,收购 DeepMind,研究自动驾驶,研究生命工程等等。

它诚如狗叔所言,Google 已经不酷了,它已经成为了一家成熟的大企业,在一个集团对外宣称要裁员1W+的时候,其搜索广告部门+云业务部门新增了1W的HC,这就是一个大组织的一个很小的切面。

也许曾经的 Google 就是靠着创新者的酷,打造了一款所有人都想使用的产品,且其确实帮助大家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满足了大家又酷又实用的需求,它才能迅速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帝国(2022年拥有20万雇员,总营收2830亿美元)。如今我们看到的 Google 在 AlphaGo 击败李世石之后,OpenAI 推出了 ChatGPT 成为一时风口浪尖的宠儿,Google 仓皇之中推出的 Bard 演示视频中由于有明显的事实错误让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市值当天跌掉 8%。

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犯事实性错误不可怕,甚至很正常,但是一家如此规模的商业化公司在对公众推出的演示视频中有着如此明显的事实错误,竟然没有在发布前被人审核发现,这释放出来的信号更为可怕。让人不禁怀疑这家公司,真的除了不酷之外,已经有着更为严重的问题了。市场对 Google 的定位也远已不再是一位创新者了,Google 内部恐怕也早已不把自己当成创新者了,之前在社媒上发布消息称 Google 内部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灵魂的员工最终被 Google 开除的新闻应该还没过去多久。

我们再回过头去看,Google 这些年的重头产品,我们只说从外部看到的颇为成功的产品:Youtube、Android 和 Google Cloud,有哪个是 Google 实现了突破式创新的吗?

再来看一些,曾经有声音,如今好像不是特别亮眼的产品:DeepMind、Waymo、Google Fiber、Chromebook、Google Office,有哪个会是让人觉得未来会像曾经的 Google/Gmail 一般吗?

也许,一家通过创新获得突破性成长的企业离开了创始人,它就会成为大众化同质化的普通企业,如混沌学园的李善友老师经常讲的 S 曲线理论,大家终将会走到极限点,然后开始衰弱,只是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时代下的企业或组织,从破局点上扬到极限点所经历的时间多有不同罢了。

在听完了上面👆这一期节目后,又听了一期以关注中美关系为主,通常话题会围绕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明白播客》。由于近期看了太多关于 ChatGPT 的讨论,尤其是推特的时间线上,基本上隔三岔五就能看到相关的内容,所以在我看到【不明白播客】许成钢:从ChatGPT看中美人工智能竞争 这一期播客的标题,我本能的反应是想跳过不听得了,在听完嘉宾介绍之后,我选择了继续听下去,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从这里收听该期播客:EP-036 许成钢:从 ChatGPT 看中美人工智能竞争

这期节目中,主播袁莉和嘉宾许成钢一期聊了一下 ChatGPT 当前的现状,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大概会有的一些比较好的应用场景。然后快速地切入了正题,那就是讨论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关系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

其中关于中美在人工智能上的竞争对比,举例了 OpenAI 与智源研究院的对比,其中提及了我们现在每天在各种媒体上读到的 GPT-3/GPT-3.5 与咱们国产的悟道大模型的一些对比。进而引出了不同的体制对于创新的影响。核心提出了英美式资本主义,德日跟随的自由资本主义,以及苏联/中国大陆的举国体制,对其核心产业发展的影响。

我自己听下来,感觉核心结论应该是以下几个:

  • 探索式的创新,也就是当我们完全不知道某个技术创新突破可以去到哪里时,这种创新在英美式资本主义的体制下有自由的社会,让人自由地探索,给人自由探索的机会,包括钱是自由的,包括这些巨大的资本是自由的流动、不受党的控制的,它才能发展;
  • 德国和日本的社会制度虽然也是自由社会,但是他们的这个以银行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源配置上是比不过英美的这个能高度依赖资源证券化的制度的(风险投资在产业创新和革命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 举国体制的投入想获得突破式的成长,在已经明确知道了目标,可以直接进行模仿的领域,我们中国确实可以做得很好,例如光伏产业和当前的新能源产业,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此前整个全球大环境下大家愿意实现核心技术互通共享的前提下,当下地缘政治如此紧张,中美天天喊脱钩,未来会如何发展很不好说,可以说不太了光;

其中,让我自己颇有感触的就是,其中主播袁莉提问许成钢教授,关于中国当下在新能源行业下的领先地位,是否可以说明举国体制其还有有其优越性的。许成钢教授的回答内容如下:

这个实际上仍然是和过去存在的国际大环境在一起。因为这个所有的新能源和这个电池的这个技术,基本技术全都不来自中国自己,基本技术都是国际间的,都是发达国家发明的。那么在这个国际大环境非常好的情况下,那么是由有能力的国家里边的最好的公司,有这个能力发明,然后中国有能力把这个技术拿来用更低的成本大量制造,变成一种国际间的合作。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显得中国非常强。但是你一旦把这个国际大环境破坏之后,技术来源我们就不知道了。当然,由于这个东西是和军事无关,如果人们认为和国家安全无关,那么这个技术没有卡断。那么如果这个国际间的最先进技术仍然源源不断到了中国,那么中国呢,仍然还有它的能力。
就是所谓的,它这个举国之力、大规模的资源配置,其实不是靠它摸索,其实它的优势就在于那不是它摸索来的。如果靠它去摸索,这个办法就是不行的。那么由于不是靠他摸索,是别人摸索了,然后它来造,那它这个就优势就显出来了。但是问题就是当这个国际大环境变化了之后,如果人们认为这是关系到了国家安全,那么这个技术不再这样流动了,这问题马上就来。
比如说吧,电池,实际上现在大规模制造的这个电池技术很快就要落后了。就是说,现在它有能力大规模制造现在的技术的电池,一旦这个电池技术已经落后被淘汰,那么它这个大规模的制造,在国际间就已经没有了市场了。那么可能就最后就变成了中国的市场跟世界分开,然后世界上使用高效率的,中国使用低效率的。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哪怕就是在这个锂电池的范围内,现在特斯拉就已经宣布了它的电池获得重大突破。那么,当它的电池获得重大突破的时候,它会把这个电池制造的秘密跟中国分享吗?它只要不分享,呵呵。

然后昨天早上的《涨乐早知道》节目中,就听到巴菲特再次减持比亚迪股份的消息了,难道真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吗?资本大鳄已经预先了解到了电池技术即将迎来巨大的突破和创新了吗?而基于当前的国际政治局势,也许我们国内的企业会出现无法再次获得领先地位的风险?

创新,终归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对我们个人,企业,组织,国家,恐怕都不是简单三言两语能唠出个啥来,权当记录自己的一些琐碎思考吧。

给自己写封信

贺利华,你好👋,我是 2023 年1 月份的贺利华,准备给 2024 年的你写一封信,做一些提前的畅想和不怀好意的预判。

写这封信的初始动机,还是不可免俗地希望在做了一次不痛不痒的年度总结后,觉得好像有点臭不要脸,不够坦诚,有点造作了。这次写这封信,除了想写得更诚实一些,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提醒一下当下的我自己,别落入自己已知的结局中,但是我无法确定我内心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潜在想法「你看,我去年就知道我会成为今年的这个逼样子,所以我就是这么个人,面对现实,接受自我吧」。在此刻的我,无法确认自己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只怕只有天知道了,我们姑且先假定我还算是一个比较真诚的人吧,写这点文字一不为了讨好谁,二不为造人设,纯粹是想借着写字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理一理思路,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自己会不断地重新确认逻辑,这是一种不错地帮着自己校准和明晰某些想法的方法。

看,这还没开始呢,就叨逼叨逼了好几百字了,正文还不知道能写上几行呢。

作为中年男子的你,还有十来天就来到了自己的第三个本命年了,36 了。

相信我,这个年龄的焦虑情绪应该会持续一阵子,具体什么时候会减弱或缓解,主要取决于23 年这一年里,你在对抗年龄焦虑上是否有习得或获得某个稍显确定的突破或成长了,22 年里除了重复了大半年之前做的事情外,最大的改变是加入了产品团队,开始带产品团队做产品相关的工作了。22 年在持续做着自己做了 12 年的研发工作,结果自己的评价是乏善可陈,那么 23 年的产品工作,你会有所积累和突破吗?


以上内容是春节前在早上通勤地铁上断断续续写的,春节后回到北京工作一周之后的周六,我重新续上了以下的内容。


春节返乡之前的你,做了两个最小的计划:

  1. 读完一本小书,《额尔古纳河右岸》或者《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两本书直接在京东买完寄送回老家了,篇幅都比较小;
  2. 坚持每天完成扇贝单词的打卡;

不出意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了1页,扇贝单词没有打开过一次。

春节期间跟老同学们分拨聚了两次,吃了两顿饭,打了一次牌,住了一夜宾馆,没有主动买过一次单,多年未回家过年,本次回家原计划去好友家吃顿午饭,殊不知最后好友以为我仅仅是客气一番,以为我是借着借车的话头随口说了一嘴,最终让另一位同学告知了我如何去取车,原本准备好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都被放在了我借来的车的后备箱里头。

整个春节的感受,让你感觉自己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和中心了,甚至感觉了这份情谊也没有那么重要和中心了,曾经的我们是那么渴望每一年的这一次相聚,如今似乎已经没有那么热辣的温度了,大家在群里也不闲聊了。

今年春节在老家,刻意没有跟非老家的所有人主动发消息和打电话,也没有主动发出去一个微信红包,保持了一个纯被动的状态。收到了几位新伙伴的微信祝福之外,微信、短信、电话都一直很安静。

今年本命年,老婆为我置办了从头到脚的红衣物,专门还给我买了一根戴在手上的红绳,非常的开心,也非常感谢老婆这么有心。

春节的见闻,春节的感受,让我有了一些些变化,希望来年的你,再回过头来看这封信的时候验证一下。

  1. 真的要脚踏实地地赚钱,不把所有的注都押在一个看来收益不会很大的事情上,可以考虑将部分注分散到另一个收益量级差不多的事情上;
  2. 刻意训练自己能独立赚钱的能力,副业或者投资/投机都可以,主业就别挑三拣四了,在什么岗位上就尽量把需要能做好的事情做好,逼着自己往当前岗位上去转就好了。

希望 2024 年的你,再回过头来看这封信的时候,不至于再次发出一句「傻逼,你看,你真的就只是这副德行」。

其实没啥特别想说的

今天是2023年的头一天,往常的时候,我已经看完了很多大V和小KOL们的年度总结和新年展望了,自己要么已经做完总结了,要么就是已经开始准备总结了。

今年是画风多变的一年,经历了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到了年底,回望过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一家人还齐齐整整的窝在一起,过着普通平凡的小日子。

互联网行业降温,房地产行业崩坏,我们从行业红利高峰开始往下滑坡,年龄恰好翻过了大厂优化的年龄线3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求和欲望不能不说也会逐日上涨,但是创收能力却开始出现停滞甚至下滑的风险,不由得让人有着无力和焦虑的感慨。

不过日子总得一天天过,沉迷在无力感和焦虑感之中的日子,大抵也只是能从心里安慰一下自己,「你看,至少我还有无力和焦虑,并没有没心没肺啊」。

既然大家都在晒这一年都做了些啥,完成了些啥,我也诚实一些吧,我翻找了一下,年初和年中自己做的一些计划,核心内容如下:

  1. ❎参与一个Flutter社区内知名的开源项目,例如:GetX,做到每个月一次提交(基本动都没动,最终只是fork了Harpy这个项目的代码仓库);
  2. ❎写一个IDEA的小插件,解决自己连接多台调试设备无法快速区分Console输出内容关联的设备的问题(刚刚启动就再也没有推进了);
  3. ❎每个月写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把「利器」系列更新完成,每周一篇持续更新自己的博客(刚开始的时候,趁着兴头写了两篇,第三篇就躺在电脑里保持着进度75%大半年了);
  4. ✅每周🚶5万步,全年🚶超过250万步,2022年🚶335万步(这一年望京大公园周边已经溜达了太多圈了);
  5. ❎开始学习口琴,至少学会两首曲子(压根儿没开始,口琴在书架上已经上灰了);
  6. ❎在团队内培养一个能具备独立思考和设计能力的伙伴,可以完全独立承接产品的研发需求,完成方案设计并推动落地实现(坦白讲,没做到,很遗憾,双方面原因都有);

以上的内容基本上是年初和年中自己的一些比较核心的计划项,整体的完成进度很糟糕,总共6项,目前只有1项真正完成了,其他的项目开始了,有一点点进展,有些项目压根儿都没有推进。往年我的年终总结大体也都是如此,计划项目通常不超过10项,基本保持在5~6条的样子,通常能完成的只有1~2条,所以今年还是很稳定了维持了往年的输出啊。

昨天2022年12月31日,带着娃娃去了一趟赛特奥莱给他买鞋子,奥莱的人还真不少,最大的感受就是进店再也不用扫码了,随便进出的感觉真好。今天2023年1月1日,近中午一家人从小区溜达到中粮祥云小镇,看着小镇门口的门卫岗撤掉了,不用再扫码测温,我跟老婆相视一笑,说了一句「不用扫码了,真好」。

全家人在2022年12月份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如今都已经康复了,希望2023年不要再这么来回折腾了。

望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世界和平。

随便记录一下

这两周是北京新冠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高峰期,我也未能幸免,在全家人逐一康复后,我自己倒下了。连续高烧两天,基本在床上躺着度过,随后低烧两天,到第五天不再发烧,还有轻微咳嗽和流涕等症状。

发烧结束的当天收到了唱片机,带着孩子听了两张唱片。昨天(12月18日周日)晚上 11 点看了世界杯决赛,梅西率领的阿根廷🇦🇷夺冠了。我只在高中好友的群里发了几个表情,高中好友群里有好友买彩票赢了三万二,给他点了一个👍,然后就到两点了,躺下睡去了。

今天大部分同事已经阳完了回公司去上班了,我由于阳的时间比较晚,而且病程还在进行中也就没去。晚饭后感觉身体还是有些不太舒服,也许是因为昨天没有休息好,就在床上靠着想看会儿书。

然后,我最好的朋友突然在群里发出了一句这样的感慨「不知现在有多少人认识到我党的好了」,我瞬间就不想说话了。在聊了几句之后,觉得大可不必继续这一话题了,主动提出「再聊党的话题,我可能要退群了」,退出了当前的聊天。诚然他已经是我最好的朋友,不是什么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看法就是非常的不一样,虽然我也不希望他跟我一样,但是我更无法接受在群里歌功颂德,至少如果要这样的话,我要明确表达我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