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点点滴滴

点点滴滴便是点点和滴滴是也

又一次旅行

This is  a journey across the 2009 and 2010.

31日下午,跟公司领导聊了挺长时间,主要是关于自己的一个同学兼同事离职的事情。领导可能觉得同事的离职将会对我的情绪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当然领导是对的,影响确实存在,而且也确实有不良的,当然也存在正面积极的作用。谈了好一会,看似达成了一致,“我暂时不会离开公司,对公司的前途看好,对自己的前途未卜,一切走着瞧”。

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节假日前的工作日提前两小时下班,待我跟领导从会议室出来之时,那位待离职的同事已经等了我好一会了(目前正在办理离职手续,该童鞋与我同租一套房子,大学室友,挚友级别)。收拾完毕,与童鞋一起出公司,买了点食物和饮料,上公交,挤地铁,进站,候车。

来到北京西站之时,还只是18:00,从包中拿出最近正在读的《长尾2.0》开始这无聊但安静闲适的候车。时间到了上车,人不算多,找到地儿坐下,再次把书掏出来,继续…书读完了,没得看了。睡觉吧,遂迷迷糊糊地开始睡觉,期间醒过很多次,又重新睡着了很多次,斜对面坐着几个人,很是能侃。参与讨论的主要有,一对情侣,两个陌生女生,两名陌生男子,先是从地域聊起,因为现在是节假日,车上同行的人多是回家省亲之类的。故而绝大部分的乘客均是南昌人(Z67),这六个人之中就仅情侣中的女方是山东人。地域最大的差异一是天气,二是饮食,三是人。就这样天南海北地胡侃了很一会儿,大概侃到了凌晨1点半的样子(九点多开始侃的),而当时我手上也没有什么可以阅读的东西,移动设备就一个能接发信息和接打电话的古董手机,实在无聊之际,听听别人的闲侃也是很不错的,偶尔还能跟着乐一下呢。听着听着慢慢就犯困了,摇摇晃晃地睡了一路,快到南昌了。

窗外开始有点蒙蒙亮的感觉了,快7点了。天气阴霾,不见太阳,但是能清晰地看见铁道两旁的稻田中萌萌泛绿的油菜苗和红花苗,有些地就是这么荒着,但也多少有点水草,长势良好。顿时,感觉嘴里全是冬日田野中泥土的味道,想起小时候的这个时候正是下地里挖泥鳅的时候呢,掂个小桶,抗把锄头就出去了,弄得浑身是泥,回来的时候桶里也就一巴掌能数得清的那么几条小泥鳅,这时母亲又会开始唠叨“让你们出去闹,我都懒得给你们洗衣服”,然后一边还在数落一边已经把衣服放到水桶里头,拿出去洗了。

我喜欢南方的泥土,喜欢南方的水,更喜欢南方的雨,我的爱人在南方,我的哥们在南方,我的家在南方。我喜欢能扎根南方的感觉,喜欢能在夏日深夜,听见窗外蛙叫虫鸣,喜欢能在夏日雨天,听见老房子上雨水敲打瓦片的声音。

来到北京,实为不愿,更是无奈,如今北漂已有半年有余,不觉太累,也不觉有甚幸福,收获不小。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家人,能跟家人生活在同一个节气中,感受同样湿度的空气和阳光,总是让我觉得很是幸福。我想我总是会离开的,北京,我不爱你。

谁是我们的‘零零壹’

今天打开Google Reader,订阅中有超过三个博客中都有关于“谁是我们的’零零壹’”评选的更新。

自己知道这个活动是从不许联想分享网络2.0中得知的,看过之前的一点点剧透,觉得很有意思,中国互联网如此之大,但是如此混乱,我们的创新在哪里,我们的市场在哪里?

也许这就是此次活动想要问广大互联网从业者和热爱者的一个问题。我们从无到有,互联网慢慢地渐成气候,虽然有我们伟大的GFW的时刻关照,我们不能太过放纵和自由,但是我们的创新是墙不掉的,米国有TwitterHulu,我们也有不错的豆瓣虾米。作为一名互联网深度中毒者,我想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推广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也给自己平时很喜欢也时常使用的网站和服务投下了轻微的一票:

  • 分享网络2.0
  • 豆瓣
  • 虾米

其他的有很多平时在用的网站还服务都应该不在创新之列了,就不再投票了。有自己时常去的JavaEye,VeryCD,爱枣报。

参与投票,请点击下面的图片:

谁是我们的‘零零壹

谁是我们的‘零零壹'

惊出一身冷汗

昨天博客莫名其妙地就是上不来,尝试翻墙依然上不了。当时心中一惊,莫非被我们伟大的GFW给墙了,但是细想一下根本没有这个可能啊。自己的博客搜索引擎都不知道隔多长时间才会来爬一下页面,博客的更新并不算频繁,而且内容也并不丰富,互动几乎为零。根本没有什么可能触犯到任何需要GFW对我格外照顾的条例啊!

后面索性不管了,估计是服务器宕机了吧!然后等到晚上看书累了的时候,一上,呵呵,好了!

万幸啊!也是不幸啊!万幸的是本博客并未被墙,不幸的是该博客依然还是自身唱和的独角戏!

要加油哦!sali!

关于番茄树和翻东西

记得是在去年冬天这个时候,我刚来北京实习,那个时候没有多带鞋很想在网上买一双鞋,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Google Reader中UCDChina的订阅中看到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头提到了番茄树这个网站,名字让我感觉很舒服,就顺势点了进去。进去一看,体验真的非常好,非常喜欢番茄树的UI设计,整体上非常简洁,功能的展示非常到位,是一个真正想帮来这里购物的用户快速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网站,其实我不想用网站来描述番茄树,更应该是一个应用,帮助人们节约时间,节省成本的应用。

前几天番茄树的团队中的蔡浩给我发了几封邮件(应该是代码的问题导致的),告知我番茄树有了新作品了那就是现在的翻东西,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在翻东西翻过很多次东西了,当然也是从showeb20的RSS广告中得知的,然后跳过去看的,还是那句话,体验非常的不错。因为自己经常在网上购物,但是又觉得自己去找很费时间,所以总想有一些好的应用能够帮助自己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第一次上翻东西虽然没有构成直接消费,但是我收藏了三个链接。虽然以前也用过Blogkid好多好多,可能由于好多好多只是Blogkid一个人维护,而且没有专业的美工吧,我个人认为好多好多的功能性大于其美观性。而番茄树不仅仅是提供一种工具,更有了一种逛街的快感(到处都很漂亮),而又不像淘宝那般信息海量,店铺中的掌柜总是喜欢使用一些闪烁的背景和图片什么的,经常破坏了购物的那种快感,甚至会影响到用户来到店铺对商品的直观感受,进而影响到用户购买的欲望。

从UI和体验上来讲,翻东西让我觉得这个网站做得很成功。今天看了一下他们的团队,年轻有活力,其实我也很想能加入这样的一个团队,对互联网有激情,能做一些事情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
有图有真相,看看这群帅小伙吧!相信他们能走得更远,相信番茄树翻东西能走得更远。

写博客需要什么理由?

写博客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曾经听人这么说过。

写博客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我曾听人这么说过。

写博客是一种与人分享的方式,我曾听人这么说过。

很多很多的人说过写博客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人都要说写博客是什么呢?和菜头为什么要写“槽边往事”,王小峰为什么老是要在“不许联想”上骂人呢?有什么动力在支撑他们每天更新吗?

也许是有的,我敬爱的五哥就能每天每天地更新,他的博客受关注的程度并不高,“或。者”的读者并不多,读者与博主的交互度也很低,也就是常来的几个人偶尔会对某个话题聊上几句,相互鼓励鼓励。五哥写博客没有什么非常有针对性的话题,写博客纯属个人书写欲望的载体,很多时候会有关于小五的话题出现,我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温暖得紧。当然五哥作为一个媒体人,文字中多少会有一些媒体人固有的深沉,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读过五哥的报导,但是至少读过五哥在博客中的一些文字,并不是针针见血,但是足够冷静,文字能沉淀下来,成为一种力量,也许现在这股力量还不大,但是我相信五哥的文字是能给人带来一些触动的。五哥偶尔也会写诗,我读不懂诗歌,但是我能读出一些韵律,不是很美,但是恰好。

自己的博客在盗盗的介绍下,找到了胡戈戈开设了自己博客。开通博客之后也曾立志要天天更新,不论写点什么,但是每天都应该写些什么。可是后来才发现,如果你想做一个负责任的博客,想做一个有深度的博客,天天转载肯定没戏,做咨询目前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和精力,每天post一些无聊的琐事也并不是自己所愿。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自己很想自己的博客能成为一个技术博客,可是目前自己的能力和阅历均十分有限,能拿出来讨论和分享的话题并不多,而又不想跟随网络上众多的快嘴人云亦云,那么哪里是出路呢?我选择了继续自己喜欢的入门编程文档翻译的工作,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又可能形成一个持续的更新主题,目前自己正在学习Ruby,一边啃《Programming Ruby》这本大部头,一边自己抽时间翻译《Book of Ruby》。当然博主还是一个对文学和艺术有一些感觉的小青年,所以偶尔也会小小地滥情一把,抒发抒发一些小感言之类的。

所以呢,本人窃以为做博客,保持自己的原味,寻找一些主题,Just be yourself and keep your smell。做原味博客,是本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