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读书

「作者此处有删节」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几日在读贾平凹的《废都》,之前读过《秦腔》和《浮躁》,想着把这名家的代表大作都读了吧,就在微信读书上找了来读,读着读着就感觉不太对了。诸多章节出内容中,直接使用了「此处作者有删节」这样的文字代替了大段的性描写,这倒不是咱们没读过小黄书,想看看这香艳刺激的场面具体是咋描写的,而是这样奇怪地保留作品的完整性而又要符合出版审查制度的自我阉割显得实在是过于行为艺术了。我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反讽,也行是我过度解读了啊,作者兴许只是想让这本书的出版不那么艰难,也能让这么好的作品给更多的普通读者能读到罢了。

至此我的好奇心就被激起来了,我到要看看删节的内容具体都是个啥。于是我就搜索了一下,还真找到了未删节版的 mobi 和 epub 文件,最终选了一个看着还算满意的转换了格式,导入到了朋友送我的 Kindle 里头,自己调整了一下字体大小和行间距,就开始读了起来。

其实我们的贾平凹先生对于这种香艳场面的描写并没有特别出彩和骇人听闻之处,基本上跟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性行为过程毫无区别嘛,也没有像小黄书那样为了满足读者猎奇的心理,刻意将性过程的描写扭曲和夸大,只是用词非常的准确和直白,在我们这个比较偏爱委婉美和谈性色变的主流文化审美环境中,可生存的空间确实不太大。

不过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还蛮有意思的事就是,微信阅读的基础排版会让人读起来舒服不少,早年间的 epub 电子书基本上跟纯 txt 电子书毫无区别,全然没有任何排版,错别字频出(可能跟早年输入法和录入员的素质有关?或者这就是个盗版的电子式,何谈录入员)。在Z-Library找《废都》的同时,我也搜索了一本自己手上有纸质本和微信读书版本的《贪婪的多巴胺》,想着放到 Kindle 上读起来不费眼睛,将其导入到 Kindle 上一打开,这个排版和字体,完全就是纸质本的翻版啊,读起来舒服得很,相较而言微信读书的版本就是有些差点意思了,微信读书上的排版基本上都是以铺满手机屏幕为主(为了在窄小的手机屏幕上展示足够多的内容这个可以理解,不知道墨水屏版本对于微信读书中的内容是否有区别设计和适配,如果仅仅是简单的按比例放大,那就有点遗憾和不够了),而 Kindle 的排版由于设备尺寸相对固定并且比较接近口袋本的尺寸,所以整体排版还是很有书籍本体的那种边距的变化,段落感也会很明显,尤其对于我这次是先从纸质版开始阅读的,然后微信读书才上架了电子版,最后我又阴差阳错地读了一个 Kindle 版本,还真是不同的载体体验很是不一样呢。

《Unix编程艺术》读书笔记

前日购进一本《Unix编程艺术》,读来甚是喜欢。此书被云风多次奉为经典,极力推荐,我个人对于云风还是存在不大不小的个人崇拜的,而且从云风一贯负责任的作风来看,云风所推必属精品咯。难得当当网有货,遂当即下单购进一本。

目前刚刚读完第一章《哲学》,觉得读来真是浑身通透直爽啊,虽然我曾听过一些论调,关于此书适合编码五年以上的主儿用来进修,不过在我这个使用电脑刚刚满五年的人看来,这也是一个用来给自己打预防针和点滴的不错选择。

以下将是针对每一章的读后感:

  • 第 1 章  哲学
  • 第 2 章  历史——双流继
  • 第 3 章  对比:Unix哲学同其他哲学的比较
  • 第 4 章  模块性:保持清晰,保持简洁
  • 第 5 章  文本化:好协议产生好实践
  • 第 6 章  透明性:来点儿光
  • 第 7 章  多道程序设计:分离进程为独立的功能
  • 第 8 章  微型语言:寻找歌唱的乐符
  • 第 9 章  生成:提升规格说明的层次
  • 第 10 章  配置:迈出正确的第一步
  • 第 11 章  接口:Unix环境下的用户接口设计模式
  • 第 12 章  优化
  • 第 13 章  复杂度:尽可能简单,但别简单过了头
  • 第 14 章  语言:C还是非C
  • 第 15 章  工具:开发的战术
  • 第 16 章  重用: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 第 17 章  可移植性:软件可移植性与遵循标准
  • 第 18 章  文档:面向网络世界诠释代码
  • 第 19 章  开放源码:在Unix社区中编程
  • 第 20 章  未来:危机与机遇

该系列文章可能会持续一年的时间,因为自己阅读和消化的时间可能就会相对较长,例如第一章虽然读完了,但是目前并不能很好地说出心中的感触,很多的东西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印证才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谨以此篇博文向我们伟大的Unix先驱,以及后继的Linux新贵致以我个人最为崇高的敬意。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原来世界还可以如此美好,编码其实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情。我想我是爱这个世界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自由和压迫。